新福建 | 从“配角”走向能源革命的“中心舞台” ——储能市场与应用论坛侧记
发布日期: 2025-09-18

在9月17日举行的世界储能大会储能市场与应用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的多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新型储能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应用创新与市场前景展开深度对话。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正在从简单的替代关系走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苏春梅表示,作为国有大型能源企业,中国石油正在积极谋划转型,努力将压缩空气储能从技术可行变为经济可行,并布局孔隙型压缩空气储能、高温长时储热等具有油气特色的储能技术。

不仅是传统能源企业在积极布局,政策与研究层面也在全力推动储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与“调节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未来电力系统将高度依赖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而新型储能将是保障系统灵活性的关键。

“我们的研究显示,到2026年,新型储能装机需达到10亿千瓦以上。”赵勇强表示,新型储能不仅能调节资源,还能提供电能质量、应急备用等多方位支撑。同时,他还特别强调了电力市场对储能的激励作用:“随着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逐步完善,储能的市场收益空间也将进一步打开。”

从全球视角来看,储能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彭博新能源财经亚太区研究负责人阿里·伊扎迪·纳贾法巴迪带来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储能系统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大幅下降。

“去年模块化储能系统平均价格下降了40%,中国成本最低,已低于100美元/千瓦时。”阿里预测,到2035年,全球固定储能系统规模将比2024年增长18倍,并指出中国仍是全球最大储能市场。

市场的成熟与技术的进步也在推动储能在用户侧广泛应用。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园区事业部总经理王冰提出了“电动汽车是带着轮子的储能单元”的生动观点,并从用户侧出发,分享了充电网与虚拟电厂结合的创新实践。“特来电通过聚合充电桩、光伏、储能等分布式资源,构建‘微电网+虚拟电厂’体系,参与现货市场、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在广东、山东等地,峰谷价差已达0.8元甚至1元以上,用户侧储能经济性明显提升,未来虚拟电厂将帮助用户实现‘充电不花钱,放电还赚钱’。”

“储能不再是新能源的附属品,而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论坛的尾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工信装备研究院总经理李方正总结道,从传统能源企业的转型布局,到全球市场的成本下降与规模爆发,再到用户侧储能应用的价值重构,储能正在从“配角”走向“中心舞台”,成为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保障电力安全、提升系统灵活性的关键力量。

 

来源:新福建

编辑:刘宁芬

审核:金芳 林珺

来源:新福建
主办单位
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
福建 · 宁德 2025.11.8-10
闽ICP备09016467号